安徽 北京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河北 湖北 湖南 海南 黑龙江 江西 辽宁

江苏 吉林 宁夏 内蒙古 青海 山东 陕西 四川 山西 上海 深圳 浙江 天津 新疆 云南 西藏

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知识中学德育之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http://www.hteacher.net 2021-12-21 18:13 中国教师资格网 [您的教师考试网]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结构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识是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是个体品德的基础和核心。

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道德意志是个体自觉地调节道德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它是个体通过自己理智的权衡作用去解决道德生活中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道德行为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品德形成的最终环节,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 品德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一)皮亚杰对偶故事法

(二)皮亚杰品德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通过这种对偶故事法,判断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并提高儿童的道德判断力。皮亚杰将儿童的道德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7岁);3.可逆性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

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一)科尔伯格道德故事两难法

(二)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科尔伯格利用这种两难故事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又称良心公正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第三节 学生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发展

一、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二、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一)依从

(二)认同

(三)内化

三、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一)有效的说服

(二)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利用群体约定

(四)价值辨析

(五)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关注公众号

推荐阅读:

教师资格报名入口

教师资格成绩查询

教师资格成绩查询入口

教师资格成绩查询时间

责任编辑:刘绍文

教师教育网 教育信息网 人事考试网 资料下载

>>更多教师资格证国考相关信息/资料查看

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道德发展阶段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小学生心理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耶克斯—多德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行为主义学习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学习动机理论2024上半年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德育原则

精彩推荐

换一换

有报考疑惑?在线客服随时解惑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

咨询

备考资料预约

  • 省份
  • 市区
  • 考试类型
  • 姓名
  • 手机号
  • 验证码

互动交流

  • 华图教师APP题库下载

  • 微信公众号:htjiaoshi

在线客服×